2023摩托车行业市场发展现状 摩托车行业市场消费趋势分析

来源:互联网   2023-07-08 20:02:13
A+A-

从全球摩托车市场来看,大致可分为日系、美系和欧系品牌。其中,日系主打性价比,主要有雅马哈、本田、川崎;美系以摩托车文化为主,哈雷戴维森是其代表;欧系主要有德国宝马、意大利杜卡迪和奥地利KTM,大多数人只知道宝马生产车,事实上很多人都不知道宝马也生产摩托车,其12月份开始预售的2款新摩托车价格高达40万元。而我国的摩托车自然是以实用为主,像是广州大运、力帆、大长江、宗申、隆鑫等,不仅价格便宜,质量还有保障。


(资料图)

2023摩托车行业市场发展现状 摩托车行业市场消费趋势分析

当前摩托车行业已形成了从产品开发、零部件采购、整车制造到市场营销的全产业价值链。行业上游包括 原材料及重点零部件生产行业,主要涉及钢、铝、橡胶等原材料厂商和摩托车各组成部件制造厂商,其中发动机、减震器及车架为摩托车三大核心部件。

中游主要为整车设计及制造行业,通过整合各部件制造并 销售各类整车。其中行业头部企业包括钱江摩托、春风动力及隆鑫通用,一般而言,整车优势企业具备较 强自主研发能力,发动机、车架等关键零部件自制率较高,除自供外会根据需要对外销售。

下游行业主要面向消费者,包括渠道销售及售后服务。近年来我国摩托车个人用户占比持续提升,大排量摩托车增长势头迅猛。

根据中研普华产业研究院发布的《2023-2028年摩托车行业市场深度分析及发展策略研究报告》显示:

数据显示,2022年全行业共销售摩托车2142万辆,同比下降15.55%,但250cc以上大排量摩托车(不含250cc)销量同比增长44.68%。

因销售结构更加高端化,摩托车行业在销量低迷的情况下仍实现了营收和利润双增长。根据中国摩托车商会数据,2022年1-11月,摩托车生产企业营业收入1414.32亿元,同比提高3.92%;实现利润总额88.86亿元,同比提高68.14%。

受汽车行业电动化转型趋势影响,摩托车行业也在加快走向电动化,电动摩托车赛道持续升温。

实现双碳是大势所趋,当前摩托车行业也正在将双碳作为发展方向和目标,年轻消费者对电动车带来的速度十分追捧,在长期来看电动摩托车空间越来越广阔。

伴随我国居民消费能力提升、理念转变,大排量摩托需求崛起,2022年国产大排量摩托销量达55.3万辆,同比增长66.2%。对标海外国家和地区,大排量摩托车峰值年销量超过10辆/万人,预计我国未来大排量摩托车年销量可达150万辆以上,成长空间大。国内大排量摩托市场持续扩容,单车利润较高,是行业重点发展方向。

2021年我国摩托车行业产量将随着疫情逐步得到控制,行业迎来大幅的回暖,产量突破2000万辆。在随后的几年,我国摩托车供需仍将受到国家环保政策的影响,行业发展转型进程将进一步加快。因此摩托车产量增速将有所放缓,更多的则是行业内部的替代,随着政策和电动摩托车的优势不断显现,电动摩托车产量占比将进一步提高。预计2027年,我国摩托车产量将达到2250万辆,年复合增速约5%,其中电动摩托车占比则将从20%增长到30%。电动摩托车年均增速预测为15%。

目前,我国摩托车市场主要以两轮摩托车和燃油摩托车为主。其中,2022年中国二轮摩托车产销量分别为1901.11万辆和1913.16万辆;三轮摩托车产销量分别为228.11万辆和228.84万辆;燃油摩托车产销量分别为1368.15万辆和1378.73万辆;电动摩托车产销量分别为761.07万辆和763.27万辆。

从车型明细来看,二轮摩托车分为跨骑车、踏板车和弯梁车。2022年中国跨骑车的产销量分别为750.65万辆和767.7万辆,同比下降17.7%和15.84%;踏板车产销993.24万辆和998.78万辆,同比下降13.53%和13.07%;弯梁车产销145.74万辆和146.07万辆,同比下降36.04%和35.85%。中国摩托车销量中跨骑车销量占比为35.85%;踏板车销量占比为46.64%;弯梁车销量占比为6.82%;三轮摩托车销量占比10.69%。

本报告对国内外摩托车行业的供给与需求状况、相关行业的发展状况、市场消费变化等进行了分析。重点研究了主要摩托车品牌的发展状况,以及未来中国摩托车行业将面临的机遇以及企业的应对策略。

报告还分析了摩托车市场的竞争格局,行业的发展动向,并对行业相关政策进行了介绍和政策趋向研判,是摩托车生产企业、科研单位、零售企业等单位准确了解目前摩托车行业发展动态,把握企业定位和发展方向不可多得的精品。

了解更多行业数据详情,可以点击查阅中研普华产业研究院的《2023-2028年摩托车行业市场深度分析及发展策略研究报告》。

标签:


Copyright ©  2015-2023 华夏办公网版权所有  备案号:琼ICP备2022009675号-37   联系邮箱:435 227 67@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