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图)
□杨玉龙(职员)在多个社交平台、短视频App上,“暑假整容”“暑假变美”等都是近期的热门话题。有媒体记者调查发现,一些年轻人存在不同程度的容貌焦虑,于是割双眼皮、隆鼻、打美容针等医美整形项目出现在年轻学生甚至是未成年人的清单中。爱美之心,人皆有之。但是,爱美之心演变成容貌焦虑,特别是越来越多的低龄学生加入美容行列,无疑是不正常的。
高中生、大学生走上医美整形的道路,不仅身体容易受到伤害,还容易被畸形的审美观带偏。医疗美容有一种连锁性的审美反应,消费者做完眼睛美容手术后,可能会觉得鼻子和眼睛不搭调,也需要动一动,于是医美之路便没了尽头。一方面,部分人为了省钱,往往选择不正规的机构,一旦发生事故,后果严重;另一方面,有的学生为做医美不惜背负“美容贷”,最终身心受到巨大伤害。《2022年消费者权益保护白皮书》显示,2022年,医美行业相关投诉达7800余件,投诉用户主要为90后、95后及00后,美容贷成为重灾区之一。
医美整形消费者日趋低龄化的现象,应当引起重视。在这背后,制造容貌焦虑者难辞其咎。比如,一些医疗美容机构为了吸引顾客消费,传递“颜值至上”的价值观,输出畸形审美观。一些医美机构工作人员在介绍医疗美容项目时,会使用“很简单,恢复很快”“微创,什么都不影响”等表述,掩盖项目背后的风险,误导消费者做出错误判断。
解决上述问题,监管部门应及时亮剑。今年5月4日,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公安部、商务部、国家卫生健康委等11个部门联合印发《关于进一步加强医疗美容行业监管工作的指导意见》,再次明确医美属于医疗活动,须遵守卫生健康行业法律法规;要求推进部门协同监管,并加强行政执法与刑事司法衔接。国家净化医美市场的决心坚定,保持对行业乱象高压严打态势,才能营造公平有序的市场环境,维护消费者的合法权益。
此外,越来越多的学生热衷于医美整容,也从某种程度上反映了社会中确实存在诸多的“外貌协会”会员。比如,一些招聘单位以貌取人,设置隐性就业门槛。容貌焦虑是多种因素叠加的结果,破除容貌焦虑,需要全社会一起努力,传递一种包容、多元、个性化的审美观,让更多的年轻人可以悦纳自己。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