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于当涂县江心洲的巢马铁路马鞍山公铁两用长江大桥副汊航道桥施工现场。本报通讯员 储灿林 摄
【资料图】
长江,在这儿转了个弯。
诗仙李白“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的诗句描述的正是长江马鞍山段江水北折的情景。李清照“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名句中所说的“江东”,指的便是包括马鞍山市区在内的长江以东地区。
2011年,行政区划调整后,地处长江以西的含山县、和县并入马鞍山市。跨江后的马鞍山,集聚一江两岸多元优势,积极谋划跨江发展“大文章”。同时,作为与江苏南京无缝对接的毗邻城市,该市抢抓国家重大发展战略机遇,全力打造长三角“白菜心”,踏浪向海,奋楫前行。
跨越天堑
下好交通“先手棋”
7月14日上午,记者驱车从长江东岸的采石矶高速公路收费站驶入马鞍山长江大桥。透过车窗远眺,天上朝霞绯红,桥下江水滔滔、百舸争流,不远处的采石矶如翠螺出江,景色秀美。
2013年12月31日,对马鞍山人来说是一个特别的日子,这一天,马鞍山长江大桥正式通车。该桥东接当涂县,跨越江心洲,西接郑蒲港新区,大大缩短了马鞍山市区至和县、含山等地的路程。
“过去从和县到马鞍山市区驾车送菜都要绕行马和汽渡排队过江,成本高、耗时长,现在虽然还是每天凌晨3点钟就出发,但同样的时间走大桥却能多送四五个客户。”家在和县的董师傅告诉记者,有了长江大桥,只要半个多小时即可达到马鞍山市区。长江大桥通车后,马鞍山市两岸过江不再靠轮渡或绕行,并已开通多条公交线路,群众往来十分便捷。
在马鞍山长江大桥一侧约2.3公里处是正在建设中的马鞍山长江公铁大桥。该大桥是巢马城际铁路控制性工程,分主汊航道桥和副汊航道桥。在大桥副汊航道桥工地,记者看到工人们头戴安全帽,正忙碌施工,各种大型施工机械运转不停。项目相关负责人朱军介绍,副汊航道桥已经启动主体钢桁梁架设施工,大桥整体建设进入关键阶段。据介绍,巢马城际铁路是我省首条省市共建的城际铁路项目,既是马鞍山与省会合肥的直接联通线,又是安徽通往上海等长三角城市的高铁新通道。
跨江发展,交通先行。根据马鞍山市“十四五”规划,该市将合理安排慈湖、湖北路、九华路以及龙山路等过江通道建设时序,力争再启动建设1至2条过江通道,以适应跨江发展的需要。
统筹发展
产业布局“一体化”
马鞍山市将“统筹一江两岸协调发展”作为专章写进“十四五”规划。该市聚焦“1+3+N”产业集群,在一江两岸分别布局以高品质特种钢铁材料为主导的国家级先进结构材料产业集群,以智能装备制造、节能环保、绿色食品为方向的3个省级重大新兴产业集群,以精细化工材料、软件互联网、生命健康等为特色的若干新兴产业集群。
含山县素有“华东铸造之乡”美誉。近日,记者来到位于含山县经开区的贝斯特新能源汽车轻量化零部件项目建设现场,那里机器轰鸣、车辆穿梭,一栋栋办公楼、宿舍楼已经封顶,部分车间正处于主体施工阶段。该项目由江苏无锡贝斯特精机股份有限公司投资建设,总投资20亿元,投产后将年产50万件新能源汽车零部件。项目负责人马俊鹏介绍:“出于对当地投资环境的认可,二期项目也提前进入筹备阶段。”
除贝斯特外,法国哈金森集团、上海天原集团、青海盐湖集团等一批知名企业也纷纷投资含山。据含山县政府副县长汪晓沛介绍,含山县周边百公里内有20多家新能源汽车整车企业,市场需求大,该县已形成上下贯通、左右互补的新能源汽车零部件产业生态圈。今年上半年,全县新签约新能源汽车零部件及关联产业项目11个、总投资95亿元;现有在建产业项目7个,总投资28亿元。
和县围绕主导产业和重点产业链,打造“三新两绿一高”(新能源、新材料、新信息技术,绿色制造、绿色食品,高端装备制造)。和县化工新材料特色产业集群(基地)去年获批为省级县域特色产业集群(基地),产值超180亿元,同比增长40%。
郑蒲港新区是滨江而建的新城区。辖区总面积22.5平方公里,人口11.8万人,正在加快建设马鞍山综合保税区、港口、自贸联动创新区、跨境电子商务综合试验区、进境肉类指定监管场地等五大平台。工业化建设成果显现,正着力建设集成电路封装测试及相关配套产业集群(基地)。
地处“江东”的花山、雨山、博望等主城区,瞄准智能装备(机器人)、新一代信息技术、现代商贸、高端数控机床等主导产业,加快推动博望建设长三角省际毗邻地区产城融合示范区。当涂县加快打造智能家电产业集群和生命健康产业集群。目前,两大集群分别拥有企业60家、20家,去年分别实现产值122.8亿元、68.5亿元。
改善民生
公共服务“均等化”
过马鞍山长江大桥,一路向西驶入郑蒲港新区,大桥两侧马鞍山二中郑蒲港分校、皖江工学院郑蒲港校区等教育机构一栋栋高大的楼舍、一个个醒目的标牌很是博人眼球。
“孩子不用跨江到市区上学,在家门口就能上马鞍山二中郑蒲港分校,照顾起来也方便。”家住郑蒲港新区姥桥镇红光村的汪德峰是一位高二学生家长,他告诉记者,“现在新区教育资源越来越好,希望孩子将来能考个好大学。”
为支持郑蒲港新区教育事业发展,几年前,马鞍山市就将优质教育资源引入郑蒲港新区,在此建立马鞍山二中分校。同时,还引入安徽师范大学优质教学资源,建成安徽师范大学附属郑蒲港学校。如今,新区已形成幼儿园至大学、职业院校的完整教育体系。
除教育服务以外,郑蒲港新区与马鞍山中心城区之间,医疗、公交、供气供水等逐步实现公共服务无缝对接。
“市县一体、城乡一体”,按照这一理念,马鞍山市加速城市功能互补整合,不断完善基础设施互联互通、公共服务均等普惠等方面的政策措施。大力提升含山、和县、当涂县城公共设施和服务能力,推进公共卫生、人居环境、公共服务、市政设施、产业配套等方面补短板强弱项。同时,持续缩小两岸居民收入差距,实施更加积极的就业政策,完善城乡社会保障体系,全面推进社会保险“同城同待遇”。
本报记者 贾克帅
标签: